我今天要分享的KM是《Webonomics: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這本書導論的讀書心得。在〈導論:網路經濟學的基礎〉這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在論述消費行為如何在網路中改變,你可能會想,這本書1999年就出版的書,還能套用在18年後的今天嗎?神奇的是,我覺得還相當充分可以借鏡呢。
作者開門見山就在最開頭撂下一句:「顧客一旦進入網路空間,他們的行為就發生戲劇性的改變……」,我是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加「……」把事情搞得那麼神秘,貌似隨便在柯南裡面會出現的嫌疑犯:「感覺是很適合殺人的天氣呢!」說完就開始犯案。總而言之,這句神秘的改變,我個人的解讀是,就像是買賣交易這件事,在現實生活中你把五十塊拿在手中,就能用這五十塊交換到一個便當;
但在網路世界,你是用虛擬貨幣在進行交易,甚至連金流的計算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這裡戲劇性的變化不只是消費行為的變化、還有網路如何變化。
其實這整章節就圍繞在不斷推敲,當網路作為一種經濟體,在這之中:「誰、用什麼方式、在哪裡,發生什麼改變?」如果是在經濟學的視角分析,在網路還沒出現以前,我們稱這個時期是傳統經濟學、當網路出來之後,可以說是我們多了一種產業,並且稱那是網路經濟學。傳統的經濟學其實是悲觀的,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不是馬爾濟斯喔)認為:「人口成長速度永遠超過食物供給量。」按照他的講法,人類的消費,是因為匱乏了、是因為有這個需求,才去消費;而對網路經濟學來說,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網路世界的資源供應量,是遠遠超過人類對這些資源的需求。」供過於求不斷像滾雪球一樣,發生在網路世界。舉例來說,我們沒有問過自己instagram上的朋友:「欸我今天要PO一篇廢文喔,你要來看喔!」我們就發出去了,網路使用者沒有阻止任何人發言或是瀏覽的權利,所以根據英國統計我們每天都有一百萬則廢物照片、文字一直在產生,並且危及到了北極熊生存的權利,好這個例子我是亂舉例的。真的要認真舉例子了,新莊開了一家新的COSTCO,它作為一家大賣場能供給的經濟效應,是不是就是在以新莊為中心,其周圍的消費族群,不會有高雄的顧客跑上來一趟,專門為了去COSTCO吧?但這件事情,如果放到網路上,那就完全不一樣,我到了一個購物網站,有很多很多分類,家用、美妝、3C產品……下去,而且每個大分類下面
都還有更多分類,我可能原本只想買一個USB,但我發現可以加購多少元,竟然可以再買一個行動電源,「我額外又購買東西」的這件事呼應了網路經濟學的供過於求,並且在網路交易裡強調:「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不是因為我缺少什麼,我才去買,我隨便晃晃,看到的我都,有可能想買。
在這個網路空間活動的瀏覽者,有哪些特徵,作者用兩個名詞來描述這個現象。(一)飲水機效應:辦公室裏的員工,到飲水機旁邊逗留一陣子一樣,找個人說閒聊,暫時離開工作環境。利用上班的休息時間上上網,個人電腦、手機已經變成了新的飲水機。舉例:《花花公子》(playboy)是美國男性成人雜誌,它的網站瀏覽尖峰時刻不像大家預料的深夜或者周末,而是在中午十二點後開始急速上升,然後在下午三點的上班時間再度暴漲,這兩個時刻正好是美國東岸和西岸的中餐時間。(二)漂浮狀態:不像是看電視,沙發馬鈴薯或躺或坐,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吸收廣告內容;你坐在電腦前面,腰直挺挺地看著電腦銀幕,你處於搜尋資訊的主動模式,漂浮在網路世界裡亂晃。
本章結論就是,所以在網路經濟裡注意力爭奪戰是一種策略模式,你如何抓住漂浮狀態瀏覽者的眼球,如何「支配」及「維繫」忙碌電腦使用者的注意力,就是最有效的商品。
後記:
截自原文:「網站行銷者永遠要重視網站功能,而不是曝光率。」曝光量永遠不是作為一個購物網站需要費心思量的,除了商品量足,是否製造購買慾望以及需求,作為一個消費者我要如何透過電腦銀幕裡的商品照片或影片對自我產生連結,或許不能只是一個買賣交易的網站,如何滿足個人化需求,也許,可以突破盲腸。
This idea is good, I think it is very novel.This idea is good, I think it is very novel.
回覆刪除Bristol escorts
vancouver escorts Mutual respect is the first virtue, the necessary distance is any kind of respect of premise。
回覆刪除I feel satisfied to read your blog, you have been delivering a useful & unique information to our vision even you have explained the concept as deep clean without having any uncertainty, keep blogging, Online Train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