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
- 甚麼是景深(Depth of field)?
- 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 景深基本運用
不少人買單反都是為拍出那種「背景朦朦朧朧」,感覺很專業的相片。在攝影中,我們稱這清晰和朦朧的關係為「景深」。
控制景深在攝影中是門高深的學問,雖然在日常拍攝時我們無須精確計算景深,但為了令操作更得心應手,我們在這裡會講解一下景深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淺景深圖片,可見背後的花田都變得朦朧
什麼是景深?
所謂「景深」簡單來說,就是在相機完成對焦時,景物在感光元件上的清楚、銳利範圍(也就是上圖前後點前清晰的範圍)。景深的深淺主要取決於以下元素:
- 感光元件大小
- 光圈大小
- 鏡頭焦距長短
- 攝影距離的遠近
除此以外,一張相片的打印尺寸,以及我們到底是站在多遠外看相片、亦會影響我們對景深深淺的感覺。
以上圖為例,景深(清晰部份)範圍較短,為「淺景深」
以上圖為例,相片中清晰部份較多,為「深景深」。
景深不會一下子突然由銳利變成朦糊,而是逐漸趨向模糊的。事實上,由(中間的白色棋子)焦點開始,前面或後面的焦距已漸漸開始朦朧,只是我們的肉眼,要去到一定距離才開始察覺到有關變化。
如何控制景深?
雖然打印尺寸和觀看距離都直接影響我們肉眼對景深的感覺,但要控制景深,最重要的地方是在相機處。以下我們會介紹一下影響景深的元素:
光圈方面
光圈越大(f 值越小),景深越淺(前景/背景看上去就像化掉一樣)
光圈越小(f 值越大),景深越深(就是前景/背景看上去比較清楚)
光圈越小(f 值越大),景深越深(就是前景/背景看上去比較清楚)
大光圈 f/2.4 低光圈值,淺景深 | 細光圈 f/16 高光圈值,深景深 |
左圖為單反感光元件,右圖為小DC的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面積
相機的感光元件的面積越大,模糊的效果亦愈明顯。小DC難拍出景深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感光元件太細所致。
與物件距離:
大的光圈和被攝物距離鏡頭越近,將會產生較淺的景深。站在同一個地方,主體的距離越接近,亦會越容易做出淺景深。
焦距方面:
焦距較短的鏡頭(廣角鏡)能提供較深的景深及很大的後景深,這有助我們拍攝風景照片。而焦距較長的鏡頭能提供較淺的景深及較大的前景深,這可以更加特顯出焦點的部份,因為散景的模糊部份經己被擴大。
在不同時候用不同的景深有更佳的效果,在拍風景相片時,我們一般都會選擇較深的景深。拍攝人像、商品等等的攝影時,則會常常使用到淺景深來作構圖,用來令主體更加突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