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從《攻殼機動隊》看字型應用

《攻殼機動隊》的動畫標題字體並沒有從開始就定下某個規範,
而是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過幾種字體同時出現的情況。
但要說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
是從 1995 年押井守執導的第一部劇場版開始使用的中間帶有三角形的主標題 logo。
雖然後續作品的海報標題多有變化,
但這個 logo 似乎是以「主 logo」的角色,一直在各處出現。



不只是正片,在之後面世的各種周邊產品,
例如《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2.0 ORIGINAL SOUNDTRACK》
和《GHOST IN THE SHELL / 攻殻機動隊 原畫集 -Archives-》的封面上,
這個設計也多被沿用。


從以上三張圖片可以看到,
搭配英文「GHOST IN THE SHELL」的日語漢字至少有三種字體。
第一張裡的無襯線字體選擇我認為是不恰當的,與英文字體並不搭配。
第二、三張的選擇較佳。
第二張採用的我猜是參與「思源宋體」計畫的 IWATA 旗下的イワタ特太明朝體オールド。
海報設計師還在原有字形基礎上,拉長了每個字的「撇」的部分,
同時為了追求視覺平衡而縮緊中宮,調節了字形結構。
這麼一來有點「清刻本悅宋」的感覺,顯得飄逸靈動。
第三張用的,應該是 SCREEN 出品的ヒラギノ明朝。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イワタ特太明朝體オールド:

而「GHOST IN THE SHELL」所使用的字體都一樣,
應該是由 Linotype 出品、Morris Fuller Benton 在 1911 年設計的襯線體
 Bodoni Bold Condensed。
設計師在字形已經收窄的基礎上,對排版做了微小調整,進行了一些橫向的擠壓,
縮小了 S 和 T、E 和 L 之間的字偶間距,讓標題整體變得更緊湊。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Bodoni Bold Condensed:

以下是海報上標題的掃描截圖:




在 2004 年上映的押井守導演的劇場版第二部《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的海報(下圖)上可以看到,
之前「IN THE」外面的三角形被去掉了,字偶間距被進一步調整縮小,
但整體設計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1995 年劇場版的國際版英文海報中,
標題字體被換成了 Bauer Types 出品的 Bauer Bodoni Bold 和 Bauer Bodoni Bold Condensed 的「修改混合體」。


未經調整的 Bauer Bodoni Bold Condensed 如下:

未經調整的 Bauer Bodoni Bold 如下:

不過,其實無論是哪種 Bodoni,
都非常符合《攻殼機動隊》這部探討科技哲學、未來犯罪和人性糾纏的
「文藝動畫片」的調性。
Bodoni 銳利的尖角和筆直的形態,傳遞出一種冷峻嚴肅的態度。


2002 年《攻殼機動隊》TV 版第一季發行時,
除了使用上述的 Bodoni 標題,還有如下圖中的另外一套標題字體並行出現。
標題中的日文部分,似乎是採用了 DynaFont DF 金文體,並且進行了一些裝飾性的調整。


以下為未經調整的 DF 金文體:

而英文部分,則應該是對 Barry Deck 在 CalArts 學生時期設計的 
Template Gothic 進行一系列深度修改的結果。

以下為未經調整的 Template Gothic Bold:


在 2004 年 TV 版第二季《攻殼機動隊 S.A.C 2nd GIG》,
標題中出現了公安九課的數字「9」的變體,標題字體改成了 Matrix II Bold,
調整了字偶間距,
為數位「2」使用了更大的字型大小,並且對標題裡的字母「S」找了些
類似 Matrix II Semi Wide 的「加寬」處理。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Matrix II Bold: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Matrix II Semi Wide:


2006 年,神山健治又作為導演推出了劇場版 OVA《攻殼機動隊 S.A.C SSS》。
從標題字體來看,這是「全面無襯線化」的開始。
日語標題使用了類似中文等線體的字體,樸素端正,十分清晰,
但也許是嫌過於單調了,又加了一些裝飾性元素。
「STAND ALONE COMPLEX」使用的是與著名的 ITC Avant Garde Gothic 
相似的 URW Gothic 字體,風格上屬於幾何(Geometric)無襯線體,
與等線體在視覺上倒是很搭配。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URW Gothic:

比較有意思的是「Solid State Society」的部分,
使用了與 Matrix II 一樣,同為 Zuzana Licko 設計的 Lunatix 字體,
並且將其手動傾斜了(這套字沒有 Italic 版本)。
「Lunatix」跟「lunatics」同音,也就是「精神異常者、狂人」的複數形式。
而這部劇場版裡的確有許多瘋狂癡癲的情節。
上面的日文等線體和英文幾何無襯線體都是清晰,理性、簡潔,沒有手工感,
並且非常冷靜的字體。
而隨著視線往下移動,瞬間轉換成仿佛是歪咧著嘴在瘋笑的 Lunatix,
這可以說是通過字體在講故事了。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Lunatix:


與此同時,這部 OVA 的藍光碟封面設計就比較糟糕了。
在這截圖的方寸之地就出現了三種風格五種字體搭配三種特效,令人眼花繚亂。
我猜這位平面設計師的年齡應該比較大,
所以會為「GHOST」和「SHELL」兩個單詞選擇用類似 
Bob Newman 設計的「Data 70」這樣的字體來體現「科技感」和「未來感」,
這思路在上世紀 90 年代也許還行得通,
但這樣的設計放在 2006 年,就有點「落伍」的感覺了。



在《攻殼機動隊 S.A.C SSS》之後,
接下來登場的是 2013 年到 2014 年期間推出的四部劇場版《攻殼機動隊 ARISE》系列,
由黃瀨和哉擔綱總導演一職,
在電視放送時的標題叫《攻殼機動隊 ARISE ALTERNATIVE ARCHITECTURE》。
下圖海報標題裡日文「攻殼機動隊」和英文「ARISE」使用的字體應該是基於某種美術字體深度修改而成的。
而「GHOST IN THE SHELL」和下面的每部之名稱,
使用的則是 Bank Gothic 字體的 medium 和 light 兩種字重版本。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Bank Gothic Medium:


2015 年,依然是黃瀨和哉執導,《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上映。
這是《攻殼機動隊》漫畫誕生 25 周年的紀念作品。


標題的日文部分在某種中宮比較小的粗黑體上進行了不少「噴塗式字體」風格的修改。
我推測元字體是森澤出品的ゴシックMB101 B。
英文「GHOST IN THE SHELL」部分則使用了放大字偶間距的 Linotype Ordinar。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ゴシックMB101 B: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Linotype Ordinar Regular:


真人版的標題延續了之前幾作使用無襯線字體的做法,
但是恢復了最早的「IN THE 三角形」設計,
應該算是在致敬 1995 年的劇場版第一部。在
不同的地區和管道,宣傳品上的字體使用有所不同。



英文版海報使用的都是無襯線的 Futura 字體。

雖然現在無襯線體常常被用來表達「科技感」,
但要論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其實無襯線體要早於襯線體。
無襯線體可以大致分成四類:
早期無襯線(Grotesk)體、新無襯線(Neo-Grotesk)體、
幾何(Geometric)無襯線體和人文(Humanist)無襯線體。

而 Futura 則是幾何無襯線體的典型代表。
所謂「幾何」,就是強調字形的幾何形狀,
使用寥寥數種幾何圖形(圓形、矩形、三角形)等等表現出字母的樣子。

為了增加可讀性和易認性,
Futura 字體的頂角和底角非常銳利(同時也跟「IN THE 三角形」這個元素很搭配),
小寫字母的升部降部偏長,許多字形都做了近乎正圓的處理。
在「GHOST IN THE SHELL」這幾個單詞裡,我們可以看到貌似正圓的「O」。
只有當與真正的幾何正圓對比時,我們才會發現 Futura 的 O 的形狀是經過調整的,
水準方向的筆劃被微調修細了一些。


第一張圖裡的標題字體,是直接用的 Futura Book。
第二張,則應該是在 Futura Medium 的基礎上自行「增肥加粗」增加字重的成果。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使用 Futura 家族裡的 bold 或者 heavy 版本,
我猜也許是為了尋求與 Futura Book 在字形上的統一。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Futura Book: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Futura Medium: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Futura Bold: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Futura Heavy:

為了符合「好萊塢引進片」的頭銜,
在日文版的海報和網站上,破天荒地第一次沒用漢字,
而是用黑體的片假名拼寫出了「GHOST IN THE SHELL」,
也加了跟《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一樣的「噴塗」效果。
英文標題部分沒用 Futura,倒是選擇了 Bank Gothic,不過只用了 light 一種字重。


以下是未經調整的 Bank Gothic Light:


以上就是《攻殼機動隊》歷年來所有作品的字體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